然後劉徹就留下了那個比較老的,畢竟這上麵說有一個人老死了之後,其他人才反叛的於是對霍光他們二人進行了安慰。此人是金日磾。
並且再賜下那幅周公輔成王,暗示他們準備輔政,但是這次輔佐的對象就不知道了。
漢宣帝劉詢:“冇想到,這一期的視頻竟然說的是霍光霍大將軍。”
“霍光當年在武帝身邊可謂是兢兢業業的,冇犯過任何錯誤,由此得到了武帝的賞識,隨後輔佐昭帝劉弗陵。”
“但是,霍光和昭帝也隻不過是在恢複武帝時期的窮兵黷武與民生,休養生息,慢慢的恢複國力不能著急的。”
“而且,昭帝劉弗陵並不長壽,也有可能是霍光把他給毒死了,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但是這也是不一定的,畢竟皇家秘史,有些連朕都不知道,畢竟發生的那麼隱秘。”
“霍家覺得有擁立朕的功勞,就非得要立他的女兒為皇後。”
“哼!那人有什麼好的?朕聽說被寵溺壞了,蠻橫無理,立她為皇後,朕的後宮肯定會被攪得雞犬不寧。”
“還有就是朕與朕妻子可謂是糟糠之妻,對,就和這個視頻說的一樣,糟糠之妻不下堂。”
“說得對,朕寧可皇位都不要了,也要保朕的妻子。”
“故園情深,為此朕下詔都是可以的,還有,等等,這個視頻竟然說那霍家毒殺了朕的許皇後。”
“這,這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朕的妻子怎麼會離朕而去呢?而且她才19歲啊!”
“不行,朕得防一手了,就算朕坐上了皇位,就算朕能夠帶領大漢走向國力的巔峰時期,朕就算擁有天下,也不及朕的妻子啊!”
魏武帝曹操:“哈哈,又到了我這個氣氛組了,等等,我為什麼要說又呢,什麼是氣氛組?我怎麼老是說這些稀奇古怪的話?”
“算了,不說那個了。這霍光和我的情況也是有幾分相似的。”
“對比一下,他當年是兢兢業業的在武帝陛下那裡乾了20多年,一點兒錯誤也冇犯,後得到賞識。”
“而我呢?我當年可是西園八校尉,而且,我經過這麼多年的東征西伐,才做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終才達到了今天的成就。”
“而那霍光對漢室可謂是忠心耿耿,彆無二心。”
“而我呢?對大漢也是忠心可鑒,這一點無可非議,而且那霍光在臨死之前都冇有想篡逆之事。”
“霍家最後被抄家是因為那些貨不懂得進退,與霍光應該是無關的。”
“而我這人呢?我可是對皇位一點兒興趣也冇有,我在年輕的時候想要做大漢的征西將軍,為大漢開疆擴土。”
“我一開始想要的隻是立下戰功,光宗耀祖,當年還曾經幻想,在我的墓碑上,應當提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
隋文帝楊堅:“哈哈,朕之前就聽說過霍光的故事。冇想到,還能具體瞭解到霍光的人生。”
“朕之前也曾讀過漢書,但是這和朕瞭解的霍光大相徑庭。畢竟霍光怎麼著說都是實行過廢帝的舉動,而且是廢掉了大漢的皇帝。”
“但是,竟然還能得到如此的殊榮,也是多虧了漢宣帝劉詢大度,冇有與他計較。”
“最主要的是劉詢的皇位也是因霍光而來,若是劉詢在霍光死後還針對他的話,那實在是有損他劉詢的名聲。”
“但是霍光對大漢也算忠心耿耿,對大漢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而朕當年也是從父親那兒繼承了隨國公。”
“後來那小皇帝登基之後,朕實在是不滿國家動盪不安,天下難以太平,而且百姓流離失所。”
“經過這麼多年的戰亂,中原大地早就是滿目蒼夷,朕有心扶持王朝的興起,可奈何小皇帝還小,朝中之人對朕頗有怨言。”
“這就導致在當年,我的願望不能順利進行,所以朕隻好上承天命,下順民心,當這個皇帝,來解救天下百姓之苦。”
“最後朕也冇有忘記朕的初心。朕登基之後,看到百姓多苦難,於是多次減稅,減輕百姓的負擔。”
“同時,因為這麼多年的戰亂,許多農田已經荒蕪,朕鼓勵耕種,促進農業的生產。”
“而且在南方還有一些割據勢力的存在,所以朕為瞭解決南方百姓的苦難,隻好南下滅陳,統一南北。”
“中原大地經過這麼多年的戰亂,在這片土地上,許許多多的諸侯都曾經稱帝建國,在律法一方麵,是繁多不堪,於是朕修訂律法,使其歸於一統。”
“朕在位的這麼多年時間裡,銳意改革,政績卓著啊!”
“所以,朕和那霍光大體上都是一樣的,隻不過那霍光忠於漢室,輔佐孝宣皇帝,成就盛世,但是,朕就不一樣了,當時那小皇帝還小鎮,隻好自己來了。”
大唐,長安。
李治:“舅舅,你看那王莽,看那霍光,這霍光對大漢可謂是忠心耿耿。”
“並且輔佐孝宣皇帝成就了一番盛世,並且冇有那王莽的舉動,那這您怎麼看呢?”
長孫無忌抬頭瞅了瞅他的這位侄子陛下。
“臣當年可是承太宗皇帝之遺命,輔佐陛下,但憑驅使,絕無二心。”
長孫無忌這句話就是說,陛下,放心,當年我可是接受了太宗皇帝的遺命,輔佐陛下。是不會實行那霍光廢帝之舉。
畢竟那霍光也是接受了武帝的遺命,輔佐昭帝,那麼我也會安心的輔佐陛下,對大唐忠心耿耿,畢竟咱倆還是舅侄關係。
“但是,舅舅,朕好像不想做那昭帝劉弗陵。”
“朕看那宣帝可是有大才啊,孝宣中興,最後在史書上可謂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啊!那漢宣帝劉詢可謂是名聲斐然啊!”
李治的意思是,我想做漢宣帝,自己去成就一番事業。雖然也需要您的輔助,但是朕想要自己去主導。
“不一樣的,陛下。而且,陛下年幼,還不能做成大事。臣在太宗皇帝陛下一朝,兢兢業業乾了20多年,經驗豐富,所以還是由老臣替陛下分憂吧!”
長孫無忌說完這句話,李治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陰沉的看著長孫無忌,看了一會兒,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