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經濟特區、經濟重鎮、外貿出口大市。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確保經濟正常運行和城市正常運轉,這是兩千萬深圳人中有著最大公約數的共識。
事實上,“慢深圳”,從來沒有真的慢過。
在社區、在市場,在物資運輸的車廂里、在外賣小哥的步履匆匆中,在閃亮的電腦屏幕前、在討論熱烈的線上會議和工作群,這座城市堅定向前的腳步從未停下,令人熟悉的精氣神一直都在。
令人熟悉的深圳速度正在“返場”。
當前,深圳疫情多點散發牽動人心,對“豬腳飯”為代表的個體商戶、中小企業的影響也牽動人心。
深圳各領域、各單位迅速行動
出臺系列紓困政策
助力企業渡過難關
↓↓↓
No.1
華為宣布:減免商戶租金
華為,正在遭受極限無理打壓的高新科技龍頭企業。
雖然自身發展也正面臨嚴峻考驗,但面對世紀疫情,它還是向社會貢獻了一份力量。
3月14日,華為CEO任正非簽發總裁辦電子郵件《關于疫情期間服務類商戶租金減免的通知》,宣布華為各園區的自有物業,為租戶往前追溯半年免租,往后9個月則租金減半。
(圖源:華為心聲社區截圖)
2021年,該企業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預計全年實現銷售收入約6340億人民幣,公司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
持續戰略投入,構建未來能力,華為還在深圳重兵布局數字能源產業基地和研發基地。
2月17日,深圳市2022年第一季度新開工項目集中啟動暨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舉行。其中,總投資達40億元的華為數字能源總部落地福田區。
此外,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動員組織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重點面向防疫過程中的視頻會議、協同辦公、協同開發、信息安全等場景,及時更新推出多種APP應用、工具軟件、小程序等,并提供一定時限的免費使用,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穩定經濟社會大局提供有效的信息化解決方案。
持續創新突破,為社會多做貢獻,企業作為最重要的市場主體,正在為城市在疫情下的有效運行發揮積極作用。
No.2
深商總會:收集了55條訴求和建議
商會、協會等社會組織是政企溝通的重要平臺。
深商總會、深圳市商業聯合會通過線上辦公方式,在第一時間動員全體深商企業齊心抗疫的同時,也了解、匯總了會員企業存在困難與訴求建議。
日前,深商總會、深圳市商業聯合會已將收集到的55條訴求和建議,交給了深圳市發改委。據悉,企業訴求和建議中,融資貸款、租金減免仍是企業亟需解決的兩個問題。
深商總會執行會長、深圳市商業聯合會執行會長林慧表示,深圳各行業企業在積極配合政府防疫的同時,也在盡自己最大努力通過線上銷售等方式減少損失,但持續的疫情對主要依靠現金流周轉的企業影響極大,生產經營日漸存在困難,亟需政府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No.3
政府多部門出招穩經營
3月16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會同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銀保監局、深圳證監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疫情期間金融服務支持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通知》。
《通知》要求全市金融機構提升抗疫金融產品服務質效,做好受困企業及個人金融服務。加大與受困企業的對接力度,及時了解企業的困難及訴求,積極提供金融支持。
針對受疫情影響暫時遇到困難、仍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小微客戶,銀行機構應努力保障信貸穩定性,通過減費讓利、完善展期續貸銜接等措施進行紓困幫扶。
另外,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將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費率最高減免40%。
經初步梳理,自3月以來,深圳市各部門已經相繼發布了《市工業和信息業企業、中小企業進口物資廠區(園區)內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深圳市科技創新主體單位人員在科研活動中接觸境外輸入物品環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等7個工作指引,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此外,深圳市行政服務大廳雖然暫停了現場業務辦理,但仍可正常滿足企業群眾的辦事需求。全市31個市直部門和11個區的政務服務事項已經100%進駐網上辦事平臺,其中99.94%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99.29%行政許可事項實現零跑動辦理。
No.4
發放抗疫專項貸超五百億!
積極為小微企業延保!
在疫情沖擊下,許多企業面臨著資金周轉的壓力,深圳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金融支持,積極滿足保證城市基本運行物資供應、醫藥產品制造及采購、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
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發放復工復產抗疫專項貸款。據深圳市銀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深圳銀行業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含供港企業)發放復工復產抗疫專項貸款超過五百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捐款捐物(含香港)總價值近千萬元。
3月18日晚間,再傳來好消息,線上復工貸來啦!深圳人民銀行聯合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組織轄內銀行梳理了33款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利率有優惠、純線上、純信用貸款產品(分2期編發),對即將開啟“啟動鍵”的中小微企業加大精準服務力度。
保險保障方面,上述深圳四部門聯合發布的通知指出,要鼓勵和引導保險機構加大企業財產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業務拓展力度,為小微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更多保障。
同時,鼓勵保險機構通過減費讓利、適度延后保費繳納時間等方式,支持受疫情影響較重企業渡過難關。
據了解,本輪疫情暴發以來,不少保險公司已經把與新冠肺炎相關的保險產品進行了優化。如新華保險深圳分公司針對28款已擴展新冠肺炎責任的疾病保險產品,已將保險責任擴展有效期進行了延長。
No.5
擔保費率減免、打折、“零保費”……
深圳市屬國企高新投集團推出金融戰疫“保、準、快、穩”四套組合拳,錨定深圳市場,護航實體經濟,全力扶持深圳市中小微企業渡難關、穩發展。
一“保”:充分發揮融資擔保、創業擔保、工程擔保等對深圳市場主體的協同擔保效能。
二“準”:發行快速直達產業鏈的產業鏈金融及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為重點產業強鏈、補鏈。
三“快”:圍繞疫情期間小微企業融資痛點和需求,啟動線上化產品和工具,實現快速審批。
四“穩”:為受疫情影響的深圳優質中小企業提供低利率的平穩基金支持。
深圳擔保集團發布同心抗疫金融支持工作方案:十大舉措助企戰疫!
擔保集團表示,2022年3月15日至8月31日期間,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可享擔保費率六折優惠支持;優質中小企業平穩基金利率7折優惠。
目前,深圳各區政府均與深圳擔保集團建立了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專項合作,深圳擔保集團將全力以赴幫助小微企業用好、用盡政府貼息貼保政策,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最低可享“零保費”。
No.6
支持深企發揮擔當!
跨境融資抗擊疫情更順暢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會同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銀保監局、深圳證監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疫情期間金融服務支持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還特別提到,鼓勵銀行業為疫情防控相關物資進出口、捐贈等跨境人民幣業務開辟“綠色通道”,支持企業開展跨境融資抗擊疫情。
支持銀行在“展業三原則”基礎上,為企業辦理疫情防控相關進出口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簡化疫情防控相關跨境人民幣業務辦理流程。
支持深港金融機構加強聯動合作,拓展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發債、跨境資產轉讓等業務,鼓勵聯合開發針對跨境貨運等特殊領域的保險產品,更好服務深港兩地資金融通和疫情防控。
No.7
綠色通道來了!
疫情防控經費及時到位!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深圳抗疫進入攻堅階段之際,深圳市財政局迅速落實市委市政府舉全市之力從嚴從緊從細處置疫情的決策部署,在嚴格執行“機關事業單位居家辦公”等要求基礎上,通過開啟綠色通道、創新政府采購機制、落實惠企紓困政策等多渠道方式,確保全市疫情防控經費提前“預留”且及時到位,有力保障各項民生穩定有序,為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堅強后盾。
經費“提前到位” 民生保障托底
“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市財政局此前就建立疫情防控資金應急保障機制,并為市衛健部門安排“疫情防控預留經費”預算,確保其可根據疫情防控等級和情形,安排與疫情密切相關的緊急支出事項。
當深圳生活按下“慢行鍵”,為確保市、區預算單位的每一筆應急資金都能順利撥付到位,市財政局國庫支付中心加強應急值守,協調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及多家商業銀行,安排專人值班,暢通“資金通道”,確保國庫支付業務照常運轉,杜絕發生因資金撥付不到位而耽誤疫情防控等問題。
救護車采購“秒批” 緊急物資48小時“到貨”
政府采購事關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根據陽光透明、監管到位的采購原則,一般采購周期需要30天左右。為及時滿足疫情期間各單位的采購需要,市財政局進一步暢通政府采購“綠色通道”。
據悉,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緊急采購貨物或服務的,無論金額大小均可由采購人自行采購;需要即時確定供應商的,可直接向供應商采購,同時對外公告采購結果,加強社會監督。特別是對于納入定編車輛嚴格管理的“救護車”,市財政局實行“放管服”改革,列入白名單管理,實現網上不見面“秒批”,解決了過去需要向市、省逐層報批而耗時過長的問題。
今年2月初,經由政府采購“綠色通道”,市衛健委48小時內就完成10輛負壓救護車、20臺核酸檢測提取儀和擴增儀、3050個轉運箱和保溫箱等物資的政府采購,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開展。
“輸血”紓困中小微 惠及近18萬市場主體
疫情之下,中小微企業發展亟待紓困助力。市財政局與稅務部門一道,集中精力落實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特別是國家3月1日出臺的小微企業“六稅兩費”減免政策,以及2月底出臺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延繳部分稅費延續實施政策后,市財政局通過“大范圍+點對點”做好宣傳、解讀、輔導,跟蹤政策落地情況,第一時間為企業送去“及時雨”,助力深圳市場主體渡難關、添活力。
與此同時,市財政局還堅持“協同施策”,“組合式”惠企減負。該局持續加大財政金融政策惠企力度,運用好深圳“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政策,以財政資金為企業增信用、為銀行分擔風險,撬動銀行向更多中小微企業“輸血”。今年以來,資金池新入池貸款669億元,從2021年底的7300億元增長到7969億元,累計惠及近18萬市場主體。
全力“圳”守企業穩發展
深圳各行各業都在行動
“豬腳飯”頂住!
我們永遠可以相信深圳
(原標題《深圳速度正在“返場”!中小企業紓困“大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