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背后存在違法問題 詐騙案時有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炒鞋可能涉嫌多項違法。
早在2019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就曾發布題為《警惕“炒鞋”熱潮,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明確提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游戲,提醒各機構高度關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實防范此類風險。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岳屾山:幾家大的炒鞋商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是違反《價格法》的行為;或者誘騙消費者、其他經營者跟他進行交易,可能都屬于一種價格違法的行為。另外,可能會涉及大量的資金,比如像洗錢這種違法犯罪行為,或者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生產廠家要做好產量控制,同時市場監管部門要提高警惕,看一看是否存在價格違法行為、是否存在市場虛假宣傳的行為、是否存在違法犯罪的行為,要及時進行打擊。
除此之外,近年來炒鞋詐騙案件時有發生,目標群體朝著低齡化發展,被害人也多以在讀高中生、大學生為主。
此前就有媒體報道,四川成都球鞋圈綽號“劉餅干”的鞋商被曝欠款1000萬“跑路”,后被派出所拘留;也有人用期鞋詐騙600萬。
同時,“炒鞋”也嚴重傷害了行業利益,炒鞋客通過非正常手段把國產球鞋的價格升到畸形地步,脫離了國產球鞋的真實價位,最終傷害整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