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的熱播,再次讓全民造星站上風口浪尖,而造星背后,則是粉絲用真金白銀為偶像砸出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進入《創造101》最終決賽的22名選手中,有9位集資金額超過百萬元,截至決賽當日,其公開集資總額超4000萬元。
而比賽雖然落幕,各家粉絲為偶像應援而集資的帳目,似乎還并未算清。如此龐大的金額,從哪兒來,又將被花到哪去,在大多數人眼中,存在著巨大風險。
但在粉絲內部,“凡籌款必貪錢、賽后總要撕賬”的說法似乎成為共識。據了解,在《創造101》結束當晚,豆瓣、微博等平臺就已經出現了對集資去向的質疑,甚至有人稱,某選手“粉頭(粉絲團的頭目)卷款跑路喜提海景房”。
對此,北京中同律師事務所趙銘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樣的情況并不在少數,但真正進行維權的很少。“粉絲集資被看作是個人自愿的捐贈行為,法律本身并不禁止,但問題的核心在于集資發起者的目的及資金管理,可能會涉及詐騙、侵占、集資詐騙等刑事罪名。”
粉絲集資成常態
粉絲的戰斗力,不僅體現在金額上,還體現在速度上。
記者從Owhat平臺注意到,最近一次為《創造101》選手楊超越發起的比賽集資,24小時內籌集72萬元,其中,排在榜首的粉絲一人就貢獻了8.47萬元,榜上前6位粉絲支付金額均過萬元。
近日大火的《鎮魂》男主角朱一龍,其全球粉絲后援會發起的集資項目,在20分鐘內便籌得30萬元,一個小時突破50萬元。
而作為應援重點的SNH48年度總選,在6月8日舉行的一次應援中,第一名候選李藝彤的粉絲,在48分鐘內集資突破10萬元,兩天時間內集資金額超過92萬元。
對于為何要進行集資,有粉絲向《證券日報》記者解釋稱,匯集起來方便統一進行合理的資金安排,“拿大錢辦大事”,更有效率。
以購買偶像周邊為例。據了解,易烊千璽登上《尼龍》雜志封面時,3萬本在1.5秒內售空,每本售價50元,銷售額達150萬元。王源登上《時尚芭莎》封面,16萬冊在8秒內售罄,當期銷售額接近500萬元。
對此,有粉絲向記者解釋,“時尚雜志必須要買,還要搶著買,這樣才能證明人氣,別的雜志才會上門要求合作”。在她看來,“粉絲為偶像花錢,經紀公司和品牌商才會發覺他們的商業價值,之后的發展資源才會更好”。
事實上,如今看來,集資已不是傳統意義上“偶像”的特權。
據了解,在張繼科29歲生日當天,其粉絲集資百萬元在各大報刊投放廣告、捐贈希望工程、點亮水立方為其慶生。而《人民的名義》中某位老戲骨的粉絲私下透露,一個月內用于應援方面的錢款就達到8000余元。
集資存灰色地帶
在粉絲看來,為偶像花錢,已經是“真愛粉”的“基本素養”。但趙銘指出,應援集資本身不是問題,關鍵在于資金的去向能否得到監管和保證,“實踐中,很多情況都是游走在罪與非罪之間的”。
據了解,粉絲后援會作為粉絲的集聚地,在粉絲群體中有著難以言喻的權威地位。所有的應援,包括集資,往往通過后援會組織實現。
但問題在于,對粉頭及各種應援站的身份認證,并沒有明確的標準。這也使得,監管不嚴,后援會卷款跑路的事情時有發生。
事實上,在朱一龍應援集資事件當晚,就有粉絲表示,突然出現了很多新的“站子”,“不會是看今天集資這么給力來開站撈一筆就跑路的吧”。
這樣的言論其實也反映出,不少粉絲對“集資跑路”的現象看的頗為透徹。“本身就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的事情”,有粉絲向記者表示,“這種事情就是憑良心,參與集資就只能信任。粉頭要真想從中賺錢牟利,也無可奈何”。
據相關知情人士透露,集資一事一直被看作是“灰色地帶”,畢竟流程不透明,無監管。從藝人角度來講,本身也依托粉絲應援來加強自身影響力,以至于有的藝人經紀會參與到粉圈之中,鼓動粉頭“帶節奏”。
趙銘表示,部分粉頭存在“職業化”現象,有的甚至會“兼職”好多個明星的粉絲。其不僅可以對接經紀公司,還能與影視公司搭線,在此過程中,賺取費用,并很容易將“公款”挪為己用。
同時,業界已經有聲音針對粉絲應援集資平臺是否有監管資質,提出質疑。有業內人士指出,這類平臺對籌款發起方并沒有嚴格的審核和追責機制,同時也沒有約束未成年人參加籌款的方法。
有粉絲向記者介紹,現在比較正規的后援會集資,會建立QQ群全程監督資金使用情況,甚至會在應援結束后請專業審計對賬目進行核算并公示。
但現實是,無論粉絲經驗有多豐富,涉及巨額的資金流動,必然存在隱患,而當“跑路”真正發生時,大多數粉絲除了在網上進行聲討,并無他法。
“粉絲因為集資跑路而進行維權的案件比較少見,但其實是可以維權的”,趙銘向記者表示,一方面,網絡的虛擬特性使得粉絲對于維權的可行性持懷疑態度;另一方面,粉絲個體的集資金額可能并不十分高昂,本著“不值得”、“算了吧”的態度,不少人就選擇放棄。(見習記者 陳 煒)